乳房是由乳腺、脂肪與結締組織構成,正常的摸上去是柔軟、有彈性,會隨推移力道改變位置,是正常的乳房組織。

異常的乳癌常是邊界不清的浸潤性腫瘤,若摸起來感覺是不會滑動的硬塊,甚至會拉扯皮膚,「就像棉被底下黏了強力膠塊」,明顯異於柔軟的乳房,就需要當心。

摸到硬塊莫驚!三種篩檢工具交替做

沈彥君指出,就算是摸到乳房硬塊,也別太緊張,因為85%的乳房硬塊是良性腫瘤,目前可利用的影像學篩檢工具有超音波、乳房攝影與磁振造影;每年定期的乳房健檢,建議這些檢查工具3選2,並且交替使用以增加檢查的準確性,清楚掌握胸前實況。

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裡增加4倍,已超過子宮頸癌,是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名。每天約有34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45至69歲是乳癌發生高峰,但近年已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乳癌家族史或具危險因子的女性,建議可從30歲便開始定期為自己安排合適的乳房檢查。

沈彥君也提醒,乳腺是受荷爾蒙影響的組織,當曝露荷爾蒙的時間越長、生活中接觸的荷爾蒙越多,乳癌發生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初經早、停經晚、無懷孕、荷爾蒙補充、長期使用胎盤素或人工芳香製品、食用高油脂食物等,都是乳癌的危險因子。

一般乳房腫塊常見疾病

1.纖維腺瘤:常見於 20-30 歲女性,腫瘤摸起來常常是圓滾滾的,會滑動,有明顯的界限, 一般處理方式為經醫師評估後觀察追蹤或切 除

2.纖維囊腫:常見於 30 歲以上婦女, 臨床表現為乳房疼痛或腫脹, 有時會摸到較明顯或較硬的乳房組織

3.葉狀瘤:通常長得較快,較大顆, 治療方式為切除, 易復發

4.乳腺炎: 常見於哺乳中的女性, 症狀包含乳房紅、腫,熱、痛、治 療方式為停止哺乳,抗生素治療

5.乳房膿瘍:常因乳腺炎後產生之乳房化膿, 和乳腺炎症狀類似, 但 常有發燒,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開引流,傷口換藥,及抗生素治療,有時 慢性或反覆膿瘍需進一步檢查

6.乳癌:當乳癌已摸到硬塊來表現時,症狀可說有相當多的差異,有 可能會痛或不痛,大顆或小顆,界線清楚或不清楚,會滾動或不會滾 動,因此需要進一步的檢查確診

當乳房出現異狀時,尤其發現硬塊,如何確定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如何就醫治療?

Q:哪一種乳房異常要特別小心?

從青春期開始,女性的乳房漸漸發育,大約到20歲成熟,乳房發育完成後,受女性荷爾蒙影響,可能發生「生理性腫塊」,也就是在月經來潮前幾天,出現腫脹不適、疼痛,觸碰時可能摸到硬塊,但這些情況在月經週期結束之後會緩解消失,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因此,當乳房出現異常時,可初步先自行判斷,異常情況是最近才出現,還是過去經常發生?是月經來之前發生,月經結束之後就消失,還是一直存在沒有緩解?假使過去不曾出現這些現象,或是最近的腫脹感、腫塊和以前不同,例如腫塊變大、變硬,腋下摸到腫塊,甚至在非哺乳期,乳頭卻出現分泌物,或者乳頭、乳暈濕疹(紅癢、脫皮、落屑)等等,就要提高警覺,務必就醫。

Q:乳房硬塊會痛是良性,不痛才是惡性?

「千萬不要認為硬塊會痛的不是乳癌、不痛的才是,」杜世興醫師糾正這個不正確觀念。雖然大約90%以上的乳房惡性腫瘤(乳癌)初期並不會痛,但仍有5~10%左右會疼痛,所以不要因此而輕忽,延遲就醫。

Q:乳房出現異狀時,應該掛哪一科?

乳房相關檢查及診治應該掛「一般外科」、「乳房(外科)門診」,或有些醫院設立「乳房中心」或「乳癌中心」。掛號看診之前,可先查詢醫生的專長,選擇乳房專科醫師。

Q:乳房檢查包括哪些?如何確定乳房硬塊是良性或惡性?

首先,醫生會詢問病史,例如年齡、月經史、是否曾經生育及哺乳、家族中尤其母親、姊妹是否曾得過乳癌、有無使用避孕藥或荷爾蒙、過去乳房是否出現異樣,或曾經動過手術等等。

然後,初步透過視診及觸診,檢查乳房及乳頭的大小、形狀、皮膚是否有不對稱、凹陷、紅腫、脫皮、橘皮樣、異常分泌物,及是否有腫塊,腫塊的數量、硬度、形狀等,同時也會檢查淋巴結的情形。

醫生會根據問診、視診及觸診所得到的臨床資訊,再判斷是否做進一步檢查,如影像學檢查(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等)、細針細胞穿刺檢查(抽吸取得細胞做檢查),或者粗針切片檢查等。

當一般影像學檢查中,有懷疑是惡性腫瘤時,必須進一步組織取樣,例如做細針穿刺的細胞學檢查,或是採取粗針切片,做病理診斷。根據切片所得的病理檢查結果,即可確定腫瘤是良性或惡性。

Q:良性腫瘤會不會變成惡性?

雖然醫學統計指出,乳房良性腫瘤演變為癌症的機會很低,但還是有極少數可能轉為惡性,尤其是乳房切片的病理組織報告是非典型(異常)增生時,未來演變成乳癌的風險增加,因此要特別小心。

Q:良性腫瘤需要切除嗎?

如果醫生判斷是乳房良性腫瘤,如良性纖維腺瘤(乳腺上皮細胞和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且硬塊較小時(2~3公分以下),一般不需要切除,只要持續觀察追蹤。因為像纖維腺瘤有時候不只長一顆,如果每一顆都開刀拿出,留下疤痕不但影響乳房美觀,也可能影響未來醫生觸診和影像檢查的診斷。

但假使硬塊長得比較大,或造成兩邊乳房不對稱,影響外觀,甚至引起壓迫、疼痛不適,就可考慮切除,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張金堅醫師說。

Q:多久需要追蹤檢查?

即使醫生告訴你腫瘤是良性,後續也應該定期追蹤檢查,時間由3個月到一年不等,醫生會以年齡、腫瘤型態及個人罹癌風險的高低來決定。

一般年齡較大(如45歲以上)、乳癌高危險群(如媽媽或姊妹曾得過乳癌),或是腫瘤為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大約3~6個月需接受追蹤檢查,其他人則至少每一年檢查一次。

杜世興醫師提醒,在追蹤觀察期間,任何時候發現乳房有異常變化,例如腫塊變大、變硬、出現新腫塊,或是乳頭有異樣分泌物、乳頭及乳房皮膚有變化等等,就應該立刻回診檢查。

Q:乳房良性腫瘤已切除,或乳房沒有異常,就不需要檢查?

雖然切除了良性腫瘤,但不代表不會再長,或是另一側乳房出現病變,因此絕不是切除之後就高枕無憂,還是需要定期篩檢。

至於乳房沒有異常的女性也不應大意,建議定期篩檢,以遠離乳癌威脅。除了每個月在月經結束後一星期內,或停經女性每個月選擇固定一天,做乳房自我檢查之外,依不同年齡層,可定期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 20~30歲:大約1~2年到乳房外科接受理學檢查,必要時配合乳房超音波檢查。

■ 30~45歲:大約每1年做理學檢查,必要時醫生會建議做乳房超音波檢查,或40歲以上女性接受乳房X光攝影。

■ 45歲以上: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女性發生乳癌高峰期是45~64歲,因此45歲以後,最好每年接受檢查,並建議一年進行乳房X光攝影,隔年則做乳房超音波,交替檢查,可提高檢查的準確度,乳房超音波比較不容易發現以微小乳房鈣化點為表現的原位乳癌(零期乳癌),但乳房X光攝影較能正確偵測出異樣鈣化點,因此,目前政府也提供45~69歲女性每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

此外,如果是乳癌高風險的女性,醫生會視情況縮短定期篩檢的時間,及加做更高階的影像檢查,如核磁共振(MRI)等。

 

文章分享自

康健《乳房出現硬塊,我得了乳癌嗎?

健康2.0《乳房這種硬塊才需要擔心!3種檢查揪出癌前兆

👩🏻  有機媽咪到府坐月子 關心您和寶寶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