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Anxiety-Disorder,簡稱SAD)在精神醫學的診斷系統中,被歸類為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疾患。主要的特徵是離開家裡或離開所依附對象(例如父母親)時,會產生過度的焦慮。
醫師表示,寶寶大約在7、8個月大時,就已經開始有表達能力。此階段寶寶主要有2種特徵:
其一,開始分辨得出熟人和陌生人,也就是有依賴的感覺;
其二,由於寶寶大腦還未完全成熟,沒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以為眼前的人事物消失就是不存在的。
由此可了解,「分離焦慮」幾乎是寶寶成長階段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張雅婷醫師表示,症狀可大可小,有時候視寶寶的家庭和人際關係而定。
像每年9月新生入學時,在教室門口哭哭啼啼的景象,也是一種「分離焦慮」。但通常到了長大邁入青少年時期後,就會逐漸消失。
1pES-fynhhay7005955

分離焦慮症潛在的發作因素

👶🏻 心理及環境因素

沒有與父母親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或是父母親過度保護導致孩子無法獨立活動,均會提高孩子罹患分離焦慮症的機率。

👶🏻 學習因素

父母親自己在面對與孩子分離時表現出焦慮行為,或是本身較常焦慮不安,均可能透過某種方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學習到焦慮行為模式。

👶🏻 遺傳及個性因素

研究顯示,父母親本身有焦慮症狀者,孩子比一般小孩更容易出現分離焦慮症狀。過度害羞或退縮氣質的孩子也較易罹患此症。
如果孩子具有上述潛在發作因素,再遭遇到生活上的突發壓力事件,例如受到驚嚇、搬新家、進入新學校,或是家人生病、離家等,即可能引發分離焦慮症狀。
4a4b12da339a90cb65cc224131d66479-35749

0 到 2 歲寶寶版的分離焦慮 

👣 關鍵1:分離焦慮開始的時間

寶寶約在6、7個月大開始會認生,也逐漸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也就是把媽媽當做「安全堡壘」,以媽媽為中心而敢主動地去探索陌生環境,當感受到威脅、害怕或受挫,就會退回到媽媽身邊;當媽媽離開時就會焦慮哀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但當媽媽回來時則會露出欣喜,並尋求與媽媽身體上的接觸。這樣的「依附關係」在1歲時會達到高峰,一直到1歲半。研究顯示依附關係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社交及情緒發展,因此擁有「安全型依附關係」的寶寶長大後通常會比較開心、合作、容易相信別人,且於不同階段均表現出優越的社交能力唷!
 

👣 關鍵2:利用擁抱滿足感官發展,穩定情緒

「依附關係」是需要寶寶與媽媽有很好的主動互動過程的,若寶寶感到焦慮受挫或不舒服,自然就會想要依附媽媽,幾次後若孩子發現媽媽總是可以有很好的回應,有了安全感,自然會更有信心自己去面對這樣的威脅(例如環境中有不熟悉的人,也能離開媽媽去探索;快速學會辨識陌生人的表情以及動作,是在跟自己玩,而非侵犯),所以,越不抱孩子,越要刻意訓練,寶寶的分離焦慮就會越嚴重!
 

👣 關鍵3:先示範,讓寶寶模仿媽媽的探索行為

媽媽就像是安全的堡壘,孩子因為信任媽媽所以會想要模仿媽媽,所以到了較不熟悉的環境,請媽媽都先陪伴並示範,減少「你快去啊!你快自己試試看!」的語言,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後,自己離開媽媽去向外探索環境,如此有安全依附的寶寶只要留意到媽媽還在附近,他就能慢慢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甚至與人親近,這樣就算媽媽有家事要做,在看得到媽媽的情況下,寶寶也能自己先玩一會兒的。

 

👣 關鍵4:預告,可以減緩寶寶焦慮的程度

對孩子而言,陌生的環境、人事物都是威脅,需要去認識、了解、適應,因此如果媽咪能在事先就告訴孩子,甚至利用照片讓孩子先稍微熟悉,到時候孩子在那樣的環境時會適應的更快唷!平時也可以利用繪本讓孩子認識不同的世界,了解環境中的變化,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 關鍵5:從觸覺發展穩定情緒

觸覺刷,是寶寶情緒調節的好幫手。0〜3歲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非常重要,各項感官處理能力優越的孩子,發展一定又快又好!觸覺刷之所以能有效的穩定寶寶情緒、減緩寶寶焦慮的程度,是因為大腦處理情緒的區域,與處理觸覺發展的區域,有高度的相關,因此新手爸媽如果遇到寶寶分離焦慮情形較嚴重,平時也很容易哭鬧,情緒穩定度很差的孩子,就可以試試嬰幼兒觸覺刷,透過正確的按摩,讓孩子不再敏感。
 
 

👣 關鍵6分離焦慮與親餵母奶沒有關係!

分離焦慮其實與心智發展的成熟有關,不論孩子是喝配方奶或親餵母奶,都常有媽媽來詢問關於孩子的分離焦慮;也有很多親餵的孩子,也能獨立的離開媽媽身邊玩一下,所以跟親餵母奶沒有絕對的關係,身邊的人都應該支持餵母奶的媽媽,讓媽媽不再焦慮及擔心。
 

👣 關鍵7減少對孩子的負面語言!

8個月以後的孩子,其實都是聽得懂環境裡批評的語言,例如罵他黏人、罵他愛哭、罵他愛跟東跟西,爸媽對孩子的負面語言只會令孩子更感焦慮,賴在媽媽身上的時間更久,旁人的負面語言也會令孩子更不願離開媽媽去探索環境,因為他認為環境中充滿威脅,也更不喜歡這個人,這樣只會讓本來就快抓狂的媽咪更加辛苦唷!
 

👣 關鍵8「躲貓貓」是減緩分離焦慮的好幫手,建立物體恆存的概念

0〜3歲有一個重要的遊戲,就是躲貓貓!因為這是一個讓寶寶知道媽媽不見了,是會再出現的小遊戲,也正是因為寶寶就是擔心媽媽不見了,不會再回來,心智尚未成熟,導致對「物體恆存」有錯誤的解讀,才會焦慮!所以「躲貓貓」好玩又有意義,媽咪也可以試著逐漸拉長躲起來的時間唷!
 

👣 關鍵9記得要跟孩子說再見,每一次都是在練習

媽媽要離開孩子外出時,一定要跟孩子說再見!許多長輩都會說不要跟孩子說再見,偷偷走就不會哭了,其實這都只是暫時的,等到孩子發現了,只會更焦慮,哭得更慘,對媽媽產生不信任,這樣的安全依附關係就會破壞,或甚至黏得更緊,所以一定要告知寶寶,媽媽什麼時候就會回來,並且清楚的說掰掰。

 

👣 關鍵10由寶寶決定要不要給其他人抱!

媽咪如果希望寶寶快點和家人親友熟悉,媽咪可以陪伴著寶寶或甚至抱著寶寶與家人親友遊戲,等到寶寶漸漸玩開了,寶寶自然就會慢慢離開媽咪找人玩,也比較願意讓人抱,很多時後一下子就強行將寶寶抱走,或者是媽媽硬是將寶寶推給別人,只是讓寶寶更焦慮,造成反效果唷!
143-61067-babycrt-1412618128

應避免的3種禁忌行為

🈲 不可表現出驚慌感

寶寶的行為是本能表現,容易產生恐懼的感覺。這時候,父母一定要鎮定,不要寶寶一哭,爸媽也露出驚慌和焦慮,會加深寶寶的不安。張雅婷醫師表示,父母應採取緩和與堅決的語氣,耐心地安撫和向寶寶說明。

🈲 不能強迫分離

和寶寶分開時,最忌不做任何解釋就默默地離開。醫師表示,每一次和寶寶分離,父母都應該解釋清楚原因。

🈲 避免哄騙

不少大人會覺得,寶寶還小,用哄騙的方式安撫就好。張雅婷醫師提醒,這是很糟糕的方式,因為當寶寶發覺父母總是騙人時,心中的信任感會愈來愈少,可能以後就不會再相信父母的話。
根據統計研究發現,某些問題青少年的焦慮症,甚至可以追溯到嬰兒的首次焦慮,因此,了解寶寶的情緒,讓他感受到父母親的愛,寶寶的成長才會快樂又健康。
.
文章分享自《關鍵方法,化解寶貝的分離焦慮》 / 《嬰兒分離焦慮症 度過焦慮4妙招
 
👩🏻  有機媽咪到府坐月子 關心您和寶寶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