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何謂泌尿道感染

人類的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這四個器官的感染,統稱為泌尿道感染。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泌尿科主任洪峻澤指出,泌尿道感染多為會陰處的細菌(以大腸桿菌最常見),從尿道進入,再感染至膀胱、輸尿管和腎臟,其順序和尿流方向相反,因此稱為「逆行性」或「上行性」感染;除此之外,若泌尿系統先天或後天性構造或功能異常,如膀胱輸尿管逆流、雙條輸尿、輸尿管腎盂交界處狹窄、尿道阻塞、神經性膀胱等,也是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原因之一。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嬰幼兒時期,寶寶幾乎24小時都包覆尿布,因此,尿液與糞便直接接觸會陰部的時間相對較長,若清潔不當或尿布更換次數少,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下,細菌滋生速度快,也較容易從尿道口進入而產生逆行性感染。洪峻澤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女性尿道較短,相較於男性易有泌尿道感染問題,但由於0~1歲大的男寶寶,較容易有先天性泌尿構造、功能異常的狀況,加上男寶寶的陰莖與包皮幾乎是緊緊黏著,若是無正確清潔則容易藏汙納垢,臨床上男寶寶罹患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比女寶寶高出4~5倍。因此,除了衛生清潔的問題之外,若是容易有反覆性的泌尿道感染,找出潛在性的泌尿系統異常則為嬰幼兒時期的治療重點。
02G31835

中樞體溫逾38度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嬰幼童的泌尿道因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受細菌侵襲導致感染,所謂泌尿道感染指的是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的各種感染、發炎症狀,一般來說,發燒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另可能合併出現食慾不振、躁動不安、哭鬧不休、黃疸、嘔吐、抽筋、腹瀉、腹部腫脹等問題。
學理上,發燒的定義是指中樞體溫超過38度。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林昭仁醫師表示,嬰幼兒因測量方式差異,其中肛溫和耳溫最接近中樞體溫,腋溫、額頭、背溫受到體表微血管收縮影響,37.5度就算發燒。
據統計,在發燒的病童中,有3成是因泌尿道感染引起,除先天構造異常,清潔習慣不當也是造成感染的常見原因。林昭仁醫師提醒,部分泌尿道感染的嬰孩因長時間處於冷氣房環境,未出現發燒症狀,「這類沒有發燒的泌尿道感染要更小心!有時可能合併出現病理性黃疸。」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的嚴重性

一般輕度的泌尿道感染僅於下泌尿系統的尿道與膀胱,典型症狀如排尿時的燒灼感、頻尿、急尿、漲痛或是尿液帶有血絲、異味等,若是感染到腎臟,則會出現腰痛及高燒,但嬰幼兒對於身體不適的表達方式,往往是以哭鬧、食欲不佳、活動力下降、精神不佳等非典型症狀來表現。
洪峻澤醫師指出,腎臟是代謝廢物的主要器官,尿液的製造是由腎臟的腎絲球產生,匯集至腎盞及腎盂,再經輸尿管運送到膀胱儲存、由尿道排出,除此之外,腎臟還肩負控制電解質、維持體液、穩定血壓功能及分泌紅血球生成素。一般而言,腎功能會在40歲後逐漸下降,因此會出現代謝或是因紅血球生成素分泌不足等牽動全身機能的問題。洪峻澤醫師提醒,嬰幼兒時期因泌尿道感染,若未能及時對症下藥,造成腎臟感染,將導致腎臟產生損傷、結疤,會損害腎功能。
Ei2WETWCx2txp7DcMl98tFQQoj9tSlatUHC1NKVb

提高警覺.早發現早治療

嬰幼兒尿路感染的症狀和成人大不同,洪峻澤醫師表示,年齡越小,症狀越是變化多端,一般成人典型泌尿道感染症狀,在嬰幼兒並不常見,取而代之的是「發燒」,導致發燒的原因相當多,也因此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若延誤治療,嚴重者甚至可能造成、敗血症或腎臟損傷。因此提醒爸爸媽媽,從新生兒時期便要提高警覺,認識以下幾點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1.發燒。2.晚發性黃疸。3.焦躁哭鬧。4.食欲不振。5.尿液變深(變臭、帶血絲)。
洪峻澤醫師強調,認識寶寶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現象,才能早發現早治療。一般「尿液常規檢查」,可粗略評估尿液是否有發炎細胞及細菌,必要時則須以無菌方式採集尿液進行細菌培養,若報告顯示有細菌生長,即代表為泌尿道感染。由於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約有七成為「上泌尿道」感染,也就是腎盂腎炎,年齡愈小的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其合併先天性構造異常的機率也愈大,據統計,約有三成的病童合併有膀胱輸尿管逆流。而治療泌尿道感染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抗生素殺死細菌。一般上泌尿道感染的治療時程為10~14天,下泌尿道感染的治療時程則為7~10天左右,當完成治療後,會給予低劑量的口服預防性抗生素繼續治療。


常見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

泌尿道感染除了細菌經由尿道口進入之外,在嬰幼兒時期若只是單純的細菌感染,只要重視日常的清潔衛生與藥物治療,很少會有反覆感染的情形;若有反覆性的泌尿感染問題,則必須找出原因並對症治療,才能真正減少復發的情況,洪峻澤醫師指出,常見的先天性泌尿功能與構造異常如下:
1.膀胱輸尿管逆流
此為嬰幼兒最常見的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一般正常狀況下,尿液經輸尿管進入膀胱後,不管在儲尿(壓力較低)或排尿(壓力較高),也不管多用力,膀胱內的尿液並不會逆流到輸尿管或腎臟。但若輸尿管在進入膀胱的交接處有先天性缺陷,或因其他病因導致膀胱內尿液逆流至輸尿管,容易造成反覆性的感染,嚴重者會導致腎臟感染及腎功能受損。
2.雙條輸尿管
一般正常情況下,一個腎臟由一條輸尿管連接膀胱,但若一個腎臟有兩條輸尿管,也就是先天性泌尿器官異常,大多是無症狀的「不完全型」,即兩條輸尿管先匯集成一條再進入膀胱,Y型輸尿管,大多到成人時做泌尿系統檢查才意外發現。但若為「完全型」:指一個腎臟卻有兩條輸尿管獨立連接至膀胱,其中一條可能太短,易導致膀胱輸尿管逆流,另一條則太長,易形成輸尿管膨囊或異位輸尿管。輸尿管膨囊會影響尿流,造成水腎、感染及腎功能受損。
3.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
指腎盂和輸尿管的連接處宛若漏斗,交界處就是漏斗的頸部(由大變小處),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也會讓尿流不順。輕度的狹窄僅有輕度水腎,經追蹤觀察,若不影響腎功能持續觀察即可;重度的狹窄則需手術將狹窄處做大,至於要做內視鏡或開放式手術,則視狹窄的位置而定。
4.尿道阻塞
尿道阻塞的原因很多,嬰幼兒以先天性的「後尿道瓣膜」最常見,治療則是將瓣膜切開或切除。
0826fc9aa_s

尿檢做細菌培養服藥、外科療法

因嬰幼兒無法用言語清楚表達身體不適,加上泌尿道感染常反覆發生,甚至合併先天性結構異常,林昭仁醫師表示,「寶寶的腎臟正處於發育階段,容易受到侵害,若未能給予適當治療,恐產生俗稱腎結痂的腎組織纖維化,引發敗血症、急性腎盂腎炎、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及腎膿痬等嚴重病症,最終造成慢性腎衰竭。」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患者若未能妥善治癒,青壯年後也會提高罹患高血壓、蛋白尿以及慢性腎臟病的機率,女性懷孕時也容易併發妊娠毒血症。臨床上,當懷疑泌尿道受感染時,會先採集尿液進行檢查,若確實受到感染,就須進一步培養尿液中的細菌,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
林昭仁醫師表示,寶寶若只是輕微下泌尿道感染,通常使用口服抗生素即可迅速復原,但若已引發腎臟發炎、脫水、高燒不退,則需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
膀胱輸尿管逆流患者若經醫師診斷確認自然痊癒機會不大,多需施以外科手術矯正,最新治療法可利用內視鏡自尿道進入膀胱,在輸尿管與膀胱交界處注射特殊物質防止尿液回流,病童可免於長期服用抗生素,療程可和小兒外科專科醫師討論後施行之。


預防泌尿道感染的居家照護

1.充足的水分與排尿
預防泌尿道感染最重要是攝取足量的水分並適時排尿,將細菌沖離泌尿系統,因此,讓孩子養成多喝水、多排尿、不憋尿的習慣相當重要。嬰幼兒階段,給予充足的水分也別忘了定時幫寶寶換上乾淨的尿布,減少細菌與會陰部接觸的時間;待孩子開始進入戒尿布時期,應依循孩子的發展細心引導,千萬別讓孩子養成憋尿的壞習慣。
2.排尿及排便後擦拭
由前往後,也就是由會陰部往肛門方向擦拭,可避免細菌由肛門口(大腸桿菌)帶往尿道造成感染。嬰幼兒階段,爸爸媽媽要把握正確的清潔方式,待孩子能夠獨立上廁所與清潔時,也別忘了教導正確的擦拭方式。
3.包皮清潔
嬰幼兒階段,男寶寶的包皮大多緊緊與陰莖黏在一起,洪峻澤醫師表示,正確的清潔方式,應將包皮輕輕的往後推,能將殘留在包皮上的尿漬洗掉,但也提醒爸爸媽媽,勿直接針對尿道口做清潔,以清水帶過即可。
4.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
若罹患泌尿道感染,需依醫師指示按時服用抗生素,勿隨意停藥並定期複診,追蹤尿液狀況。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得到泌尿道感染,互相指責對方「尿布換得不夠勤」,或者怪到保母或爺爺奶奶,這誤會大了。雖然說泌尿道感染的細菌是從大便來的,但是根據研究,再怎麼勤換尿布,也沒辦法預防泌尿道的發生。要預防泌尿道感染,應該從保持尿道口黏膜的完整性著手,比如說:
1.  用「清水」沖洗會陰部與尿道口,不要過度使用肥皂或任何清潔液,這些刺激性的物質會傷害黏膜,導致更容易感染。
2. 不要用力搓刷會陰部或尿道口,照顧男寶寶時更不可用力推擠包皮刷洗,這些都是危險動作,會傷害黏膜。
3. 幼兒泡澡也盡量不要使用泡泡浴。
至於年紀較大的兒童,規定他每天要多喝水,並且至少每四小時小便一次。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尿液的顏色,如果偏黃,表示喝太少水分,要補充更多。便秘的孩子容易憋尿,所以如果孩子有便秘,也要同時處理。慢越莓汁並不是仙丹妙藥,只能「稍微」減少某些細菌的感染機率,不需要強迫孩子飲用,除非他自己喜歡喝。
 
文章分享自〈慎防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千萬要謹「腎」,寶寶發燒,可能是泌尿道感染?
.

👩🏻  有機媽咪到府坐月子 關心您和寶寶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