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餵母乳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發現乳房硬塊、紅腫時,有可能是乳腺阻塞、乳腺炎,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病理變化,例如乳癌。該如何正確判斷乳房硬塊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乳房硬塊常發生在產後第3天開始……

大約在產後第3天開始,會明顯感覺到胸部出現脹痛、乳房變熱、變硬的症狀,若媽媽沒有持續給予寶寶吸吮,乳房相對會變得更多硬塊;甚至很多時候母親沒有使用正確擠奶方式而造成急性乳腺炎,出現發燒、併發疼痛難耐的處境。

為避免這樣情況,每位女性都應該要了解分娩後哺乳會發生的問題。

造成乳房硬塊有哪些原因呢?

1. 媽媽的奶量太多,寶寶吃不完,乳汁淤積易形成乳房硬塊。

2. 媽媽出門太久,或在職工作太忙,沒有按時擠奶,造成乳腺阻塞。

3. 媽媽的衣服或胸罩太緊,或是躺著壓到乳房。

4. 媽媽因工作、生活、婆媳相處、擔心奶量不足、睡眠不足等原因產生精神壓力,也容易造成乳腺阻塞。

產後如何區別乳房硬塊?
1. 乳腺阻塞
乳房部份乳汁沒有移出,輸乳管被黏稠乳汁塞住時,會發生輸乳管阻塞。通常會有局部疼痛的硬塊,皮膚表面可能會泛紅。但媽媽不會有明顯發燒也不會有不適的感覺。

2. 乳腺炎
乳汁沒有移出,造成乳房組織發炎,稱為(阻塞性乳腺炎)非感染性乳腺炎。
有時乳房被細菌感染,稱為感染性乳腺炎。此時除了局部;非常疼痛的硬塊,皮膚發紅外,媽媽還會有發燒,及疲憊的感覺。

3. 乳癌
懷孕、產後婦女摸到乳房硬塊時,常誤以為是乳腺阻塞所造成,因此錯失最佳治療時機。一般來說,哺乳、乳汁排空後,胸部應呈鬆軟狀,如果哺乳完後乳房仍有持續腫脹感,或隨著哺乳次數減少,硬塊卻持續變大,建議可上醫院進行諮詢。

依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約為每十萬名婦女188-194人。每天約有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因此要避免罹癌遺憾,女性朋友們要記得定期進行乳房攝影檢查,以達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懷孕期間罹患乳癌機率與一般人相同,但懷孕中的生理變化,例如乳房脹大,相對要觸診到乳房硬塊會比較不容易,後續哺乳時還會脹奶,等到被發現時,往往都是比較晚期了,因此,各位媽媽們千萬不可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只要有異常,請盡快至醫院檢查。莊茂德醫師呼籲,乳腺炎的硬塊大多會疼痛,與乳房腫瘤或良性囊腫,無痛的腫塊比較不相同,若有摸到乳房硬塊,建議至乳房特別門診進行檢查,或者無症狀者(沒摸到硬塊或不會觸診)也建議在孕期初三個月內,至乳房特別門診進行檢查乳房超音波檢查。

五種改善乳房硬塊自我照護

1. 根據產生乳房硬塊原因做改正
*注意是不是寶寶;含乳房含得不好。
*注意衣服是否太緊,尤其太緊的胸罩,以及躺著壓到乳房,皆會造成乳房壓力。
*餵奶時手指不要壓到乳暈,而阻塞奶流。
*如果乳房大而下垂,且阻塞的部分,是在乳房區塊下面部分時。可試著在餵奶時,提高乳房,幫助乳房區塊中,下面部分的奶水被吸出。(或使用一小毛巾,捲成一小捲軸墊在乳房下)。
*全力專心的餵奶。

2. 多餵奶
不論原因為何,多餵奶,媽媽要多休息,減少餵奶之外的事情。在任何寶寶想吃的時後就餵他。

3.按摩
當寶寶吸吮時,輕柔地按摩乳房硬塊周圍。

4.冷熱敷
兩餐餵食中間冷敷可減輕疼痛,餵奶前熱敷,可幫助奶水容易被吸出來。(不可將熱毛巾,覆蓋住硬塊部位,大力搓揉)

5.持續哺乳
*即使是乳腺發炎,仍可持續餵奶,不會增加寶寶感染的機會。
*媽媽不想餵發炎的一側,也一定要將奶水擠出來,才能改善症狀。
*也可從沒有感染的一側開始餵食。等到奶水開始流出時,換到阻塞或感染那一側,讓奶水比較容易被吸出來。
*每餐以不同姿勢餵食。可以吸出乳房各區塊中,不同部份的奶水。
*調整餵奶的姿勢,讓寶寶的下巴正對著硬塊處,幫助阻塞處奶水的排出。

文章分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