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許多的研究指出,寶寶在娩出後,應該立刻與媽媽在一起並且做肌膚接觸(寶寶全裸, 而不是用毯子包裹著),接下來的時間也持續進行著。這樣寶寶會比較快樂,寶寶的體溫、心跳與呼吸速率也會比較穩定和正常,血糖也會比較高。不僅如此,出生之後的立即肌膚接觸,讓寶寶和媽媽會有相同的菌叢,如此再加上哺餵母乳,被認為對預防寶寶產生過敏疾病是很重要的。當寶寶放在保溫箱時,他的皮膚與腸道上的菌種通常會與媽媽身上的不同。

我們現在知道不僅對足月、健康的寶寶是如此,即便對早產兒也是一樣。肌膚接觸與袋鼠護理可以提供早產兒更多的照護,即使在寶寶需要氧氣照護的情況下仍能進行。肌膚接觸能降低他們額外對氧氣的需求,並且讓他們在其他方面更穩定(請參閱網站 www.kangaroomothercare.com及單張《早產兒的哺乳》)。

 

產後即刻肌膚接觸的重要性

為了明白寶寶出生後頭幾個星期和媽媽盡量做肌膚接觸(不只限於哺乳時)的重要性,也許以下所述可以讓我們理解,人類的寶寶就像任何哺乳動物一樣,最自然的棲息地就是「待在媽媽身上」。將寶寶或任何哺乳動物從媽媽身邊帶走,他們會表現出違反自然的行為。一個被緊緊地包裹在毛毯中的寶寶會表現得不太像是個嬰兒,而是顯得太過嗜睡或虛弱無力,看起來像是需要關 機一般,或者他也可能變的很混亂不安;又或者,這樣的嬰兒可能會哭泣、掙扎、絕望地抗議。 當寶寶被緊緊地包縛時,便無法滿足和媽媽互動的自然需求,而這個自然需求對他的存活是十分必要的。媽媽和寶寶彼此之間藉由交換感覺的訊息,能刺激與誘導出「嬰兒」的行為,比如尋乳、覓食、平靜地待在媽媽的懷裏,保持溫暖和體溫。

以哺餵母乳的觀點來看,娩出後立即與媽媽肌膚接觸並持續至少一個小時的寶寶,比較不需要任何協助就能含上乳房,而且容易含得好,尤其是當媽媽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使用藥物的情況 下。如同單張《母乳哺育-正確的開始》中說明的,含乳正確的寶寶比含乳不正確的寶寶更容易吸到奶水。當寶寶含乳正確時,媽媽比較少感到乳頭疼痛。當媽媽奶水充足時,即使寶寶在含得不好的情況下也能吃到許多奶水,不過餵哺的時間可能會很久或次數很頻繁或者兩者都是,媽媽也比較容易產生乳腺阻塞或是得到乳腺炎。其實,在小孩剛出生的頭幾天,媽媽真的已經含有適當的奶水量供應寶寶所需,而不是很大的量,對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太多的量是不適當的,沒有寶寶能在這時期安全的吃入大量的奶水,媽媽的奶水量是足夠的。沒錯,奶水已經存在乳房裡,即使有人用大型擠奶器幫你擠奶,然後告訴你擠不出奶水。從擠乳器擠不擠得出奶或擠出多少奶水,和有沒有奶水一點兒也不相關。還有,沒有人能憑藉擠擠捏捏媽媽的乳房,就可以知道裡面的奶水夠不夠。正確的含乳是幫助寶寶吸出乳房內已存在的奶水最重要的事。如果寶寶含得不好,媽媽可能會有乳頭疼痛,若是寶寶無法得到足夠的奶水,就會黏在乳房上延長吸奶的時間,使得乳頭疼痛的問題雪上加霜。

肌膚接觸的好處

總而言之,出生之後立即進行肌膚接觸,持續至少一小時以上,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 不管日夜,儘可能繼續進行,可以為寶寶帶來以下的好處:

1.可以讓新生兒情緒體溫穩定,哭鬧的時間減少,也比較不會低血壓。
2.讓寶寶熟悉媽媽的體溫、味道、聲音可及早建立親子關係。
3.母親乳房被嬰兒接觸吸吮會促進催產素分泌有助於子宮收縮。
4.透過肌膚接觸與嬰兒身體蠕動刺激對嬰兒產生強烈的哺乳意願吸吮反射,在親子同室前,媽媽知道如何安撫嬰兒並清楚知道嬰兒想吃奶的表現,知道該何時哺乳。
本院支持母嬰親善政策,積極推動母嬰親善政策,不論您是哪種生產方式,在您的寶貝出生後,我們將即刻開始讓您與您的寶貝進行肌膚接觸,這可使寶寶能感覺安全顯得更穩定、並且促進親子關係,此外還能促進母親子宮收縮、以及母乳發育。

寶寶應該在擦乾後就放到媽媽身上。在這段時間不需要強迫寶寶做什麼,或試著要幫助寶寶含住乳頭。將寶寶直直的放在媽媽的胸前,讓他自己慢慢地去找到媽媽的乳房,必要時,媽媽可以輕輕的支撐他。這段時間,鼓勵媽媽讓寶寶自行找到乳房,不需要將手放在寶寶的頭上,當然, 若媽媽想要試著幫助寶寶時,也不需刻意阻止。這是寶寶和外面世界的初次接觸之旅,就讓媽媽和寶寶處在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中,享受彼此的陪伴。(然而這並不表示放任媽媽和寶寶獨處, 尤其是那些產程中有使用藥物的媽媽,很重要的是,不僅媽媽的伴侶須在旁陪伴,護士、助產士、 陪產員或醫生也要待在媽媽的旁邊—偶而,有些寶寶確實需要醫療協助,這些專業人士的待命是為了以防萬一)。點眼藥水與注射維生素K可以等到幾個小時以後再做。順帶一提,除非有醫療上的理由不許可,不然產後立即的肌膚接觸也適用於剖腹產,即使當媽媽正在接受縫合也行。

研究顯示,即使體重只有1,200克的早產兒,如果在出生後能夠立即與媽媽進行肌膚接觸,他 們的代謝會比較穩定(包括血糖的濃度),呼吸情形也會比較好。一些醫療措施比如靜脈注射、 使用氧氣或鼻胃管等,並不需要限制母嬰肌膚接觸的機會。肌膚接觸跟其他醫療措施比較起來,一樣都是為了維持寶寶的健康。當然,如果寶寶非常虛弱時,就不需要勉強。但是只要早產兒沒有呼吸窘迫的症狀,就可以立即與媽媽做肌膚接觸。事實上,就如同足月兒一樣,肌膚接觸能讓早產兒寶寶快速的呼吸緩和下來到正常的範圍內。

即使寶寶在出生後一兩個小時內沒有含上乳房,這段時間的肌膚接觸因為上述的各種理由仍然對媽媽與孩子都非常重要,而且有好處。

如果寶寶沒有立刻含住乳房,並不用慌張。幾乎沒有理由需要讓寶寶急就章,尤其是足月、健康的新生兒。認為新生兒必需每三個小時餵一次奶,這是很奇怪同時也是最具傷害力的嬰兒餵食觀念。餵食的時機應該是當寶寶表現出準備好要吃東西的時候。將寶寶放在媽媽身邊,可以讓 媽媽清楚的知道寶寶準備好了沒。基本上,根本沒有一丁點兒的證據認為寶寶應該每三個小時或 照著時間表餵食,但是基於這樣的觀念,許多寶寶會被推到乳房上強迫吸奶,只因為「已經過了三個小時」。當寶寶對吸奶還沒興趣時,可能會非常激烈地抗拒,因此大人會更強迫寶寶吃奶, 最後很多寶寶會拒絕乳房,只因為我們想要確定寶寶有喝奶。然後情況會愈來愈糟,如果寶寶對強迫餵奶不斷地抗拒,愈來愈生氣,很明顯的,下一步就是給配方奶了,而這很顯然是我們造成的(請參閱單張 《當寶寶拒絕含上乳房》)。

本文分享自 台灣母乳協會〈肌膚接觸的重要性〉及新北市聯合醫院〈產後即刻肌膚接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