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地圖舌」
所謂的「地圖舌」通常好發於舌尖、舌中央和舌緣位置,以春秋兩季較為盛行,舌頭表面的舌苔會出現一圈一圈類似地圖的紋路,有時甚至會隨著當下的身體狀況擴大縮小或移動位置,之後逐漸康復而斑塊越來越淡化。

地圖舌無論在孩子或大人身上都可能顯現,患者多半不會感覺不適,僅可能在吃酸辣食物時感覺到些微刺痛、敏感,但年幼的孩童因為免疫系統仍在發育中、抵抗力較弱,所以患者又以嬰幼兒佔多數,所幸地圖舌屬於良性的免疫力下降反應,無須擔心癌變等不良影響,亦無須特別接受治療。

地圖舌與遺傳或過敏體質有關
目前地圖舌的發生原因仍不明,研究指出可能與遺傳或過敏體質有關,根據統計,約3%的人會出現地圖舌症狀,其中男女比例約1:2,以女性居多。

一般來說,身體健康者的舌苔會均勻分布在舌頭上,當患者免疫力下降,此時口腔的菌叢生態被破壞會導致舌苔分布不均,因而呈現地圖般的紋路。醫師提醒,地圖舌代表免疫力不穩定的警訊,如果孩子曾有地圖舌的紀錄,下次再出現時就要多加留意感冒跡象和身體狀況。

舌苔反映免疫系統功能
張開嘴巴瞧瞧舌苔的分布,正常來說,舌頭上應該會均勻散布一層薄而白的苔狀物,而在中醫的角度,也常以觀察舌苔顏色、厚薄當作了解患者身體狀況的參考依據之一。

雖然部份民間說法認為舌苔會造成肝腎負擔,因此市面上常見商家販售刮除舌苔專用的刮舌板,對此醫師表示,其實舌苔具有保護味蕾的作用,過於頻繁的清除舌苔對健康沒有實質幫助,無論是大人或小孩,其實只要在刷牙的同時使用軟毛牙刷輕刷舌頭幾下,清除舌表的口腔細菌、食物殘渣即可。舌苔常直接反映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態,對寶寶來說亦是如此,舉例來說,感染腸病毒、鵝口瘡、不當服用抗生素造成黴菌感染等因素都可能間接讓舌苔增厚,家長也不要忽略掉舌苔反映的健康訊息!

 

如何護理呢?

如果長期出現地圖舌,該怎麼辦呢?

除了找面診醫生外,我們可以大致辯證下孩子是什麼類型的地圖舌,然後對症護理。

脾胃虛弱類型癥狀:
大便不成型、小便清長、容易疲倦、吹風後容易著涼、舌質淡紅、舌苔白、舌苔剝落。

脾胃陰虧:
大便干偏硬、小便黃、喜歡喝冷飲、經常口乾口渴、晚上睡覺容易盜汗、脾氣比較急躁、舌質偏紅、食慾旺盛。

推薦范聖華老師在《小兒小病小妙招》一書中的食療方:

脾胃虛弱食療方:
組方:太子參、麥冬、生薏米、山藥、茯苓、蓮子、陳皮各6克、生薑1片、大棗(剝開)1個
做法:先將所有材料加水浸泡30分鐘,然後大火燒開,轉小火煎30分鐘,可以分一天兩次來喝。
功效:健脾益氣、養陰生津。

推薦羅大倫老師《兒童舌診》中推薦養脾滋陰湯,適合脾胃陰虧的小朋友。

配方:懷山藥、芡實、蓮子肉、薏米仁各9克、麥冬6克、冰糖1塊(6歲孩子的量)
做法:先把藥材放入鍋中,倒入4杯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30分鐘,大約剩下2杯子水,把汁慮出,放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養脾滋陰

溫馨提醒
食療方,一般連續服1~2周之內,不宜長時間服用,如果期間感冒生病了,要暫停不喝;如果孩子出現不適,可能不對症,也需要暫停,如果辯證不清楚孩子是哪種原因導致的地圖舌,就不要食療,找時間面診中醫。

 

本文分享自 嬰兒與母親〈2症狀搶先發布感冒警報〉/ 媽媽經〈孩子長「地圖舌」可能是生長發育緩慢,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