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疹就是一般所謂的紅屁股,是一種發生在紙尿褲包覆部位的皮膚紅疹,通常發生於寶寶臀部與兩腿包著尿布的地方。是一種發生在紙尿褲包覆皮膚上的發炎症,醫學上稱為「尿布皮膚炎」。整個屁屁會變成紅色,並出現一顆顆像汗疹般的濕疹,在發炎同時會出現發癢、疼痛,一旦惡化後皮膚會潰爛,嚴重時皮膚還可能出血。另外,紙尿褲鬆緊帶的部位、腰部及大腿週圍的皮膚炎,也是尿布疹的一種。尿布疹與汗疹及異位性皮膚炎的不同,就在於發炎只出現在尿布覆蓋範圍。

【尿布疹的分類】
尿布疹可分為四大類:
1. 刺激型尿布疹:主要好發於屁屁的「山頂」,屁屁凸起的地方。
第一種刺激型的尿布疹算是一種嬰兒專屬的「接觸性皮膚炎」。因為寶寶皮膚的厚度只有成人的1/3,且屏障功能還不成熟,如果在小大便後,尿液和糞便會被細菌分解產生氨,氨屬鹼性,這些刺激物質長時間刺激寶寶的弱酸性肌膚時,破壞了寶寶皮膚的角質層,改變皮膚的酸鹼值及細菌生態,使得一些酵素被活化,若再加上尿布上不斷摩擦皮膚,則會使皮膚發炎,引起肌膚的紅疹,進而造成紅腫與破皮。

2.感染型尿布疹(亦稱黴菌形型尿布疹):主要好發在屁屁的「低谷」,夾層的地方。
第二種感染型尿布疹主要由細菌和黴菌感染所引起。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及皮膚上都存在著許多細菌與黴菌,正常情況下它們不容易入侵我們的身體造成危害,但是當尿布疹等接觸性皮膚炎導致皮膚受傷、產生傷口時,就很可能讓這些細菌或黴菌造成伺機性感染。由於股溝、大腿與屁股之間這些夾縫處,經常是屁屁最潮濕悶熱的地方,而白色念珠菌就是喜歡悶熱潮溼的環境,剛好這個地方可以成為它繁殖的溫床,進而演變成感染型尿布疹。當這些黴菌慢慢繁殖後,可能會造成鄰近部位的黴菌感染。除了黴菌之外,皮膚上的兩大細菌,鏈球菌與葡萄球菌也可能造成伺機性感染,引起一粒一粒的小膿皰。

3.悶熱型尿布疹:主要好發在屁股以外的地方,如腰部或大腿。
第三種悶熱型尿布疹起因是悶熱所造成,多半是由於尿布材質不佳、不透氣,造成汗腺堵塞或感染,不一定和大小便有關,發生的位置往往較遠離肛門,好發於黏貼魔鬼氈、靠近腰部的位置(尿布最不透氣的位置),或是有鬆緊帶的大腿部位(尿布鬆緊帶的位置),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是最貼、最悶的。或是在炎熱的天氣裡給寶寶穿太多層衣物,室內的溫度又沒有做好控制,就容易發生。

4.過敏性尿布疹:好發部位到處都有。
可能對於溼紙巾、尿布的材質,以及藥膏等產生嚴重過敏。最常見的是,每次寶寶一大小便完,爸媽都會用濕紙巾幫寶寶一直擦拭,或是用肥皂、清潔劑清洗屁屁,但是寶寶的皮膚很薄又很嫩,其實只要用水沖洗即可,不建議頻繁使用清潔產品,這些動作可能都會對寶寶的肌膚造成很大的刺激。

【尿布疹的治療】
1. 刺激型尿布疹:
若皮膚有傷口,則以具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藥膏來做治療,夏季高溫時,不宜過度使用氧化鋅藥膏。有些藥膏會加入抗菌的成分,另以弱效類固醇當作第一線的外用藥。
2. 感染型尿布疹:
由於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黴菌,因此必須使用抗黴菌藥膏;不同於其他類型的尿布疹,感染型尿布疹不能使用類固醇來治療,否則會使黴菌更加活躍,因純類固醇藥容易加重念珠菌皮膚炎擴散。
3. 悶熱型尿布疹:
若皮膚有傷口,則以具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藥膏來做治療,夏季高溫時,不宜過度使用氧化鋅藥膏。有些藥膏會加入抗菌的成分,另以弱效類固醇當作第一線的外用藥。
4. 過敏性尿布疹:
首先必須停用新產品,並避免過度以清潔劑清洗寶寶的屁股。平時可用氧化鋅來保護皮膚。另以弱效類固醇當作第一線的外用藥。

【如何預防尿布疹】
1. 接觸嬰兒前,要確實清潔雙手。
2. 維持適合的室溫及衣物的被蓋。
3. 使用透氣性佳的尿片,勿包太緊,以免造成肌膚摩擦。
4. 勤於更換乾淨的紙尿褲,建議每兩小時換一次尿布,或於寶寶便便後立即更換,如此一來,寶寶皮膚才不致於接觸刺激物太久。
5. 更換紙尿褲時,可用溫水、棉球或軟毛巾來清潔寶寶屁屁即可。
6. 每次幫寶寶換尿布時,在換上新尿布前,用乾布拭乾,避免搓擦,輕輕的按吸水份或輕拍他們的屁屁直到乾燥為止。
7. 在大小便後,立即更換尿布,隨時保持寶寶小屁股的乾爽清潔。
8. 若尿布疹現象嚴重可局部塗擦氧化鋅或乳液。
9. 寶寶感染或發燒時容易有腹瀉而造成稀水便,更應加強尿褲的更換及屁股的清潔。

本文分享自〈尿布疹〉〈黃瑽寧:戰勝7大類型難纏尿布疹!